信用动态>头条新闻

打造知识产权“咸宁样板” 2024年我市交出知识产权亮眼“答卷”

发布时间:2025-04-28  来源:香城都市报 

 今年4月26日是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,4月25日我市召开知识产权工作新闻发布会,介绍我市知识产权工作成效和今年重点工作内容,并回答记者提问。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刘杰军,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、副院长肖创彬,市检察院党组成员、副检察长陈金保,市公安局党委委员、副局长田红强参加新闻发布会。

  ■知识产权工作成效显著

  2024年,我市知识产权创造、运用、保护、服务实现全面突破,知识产权工作成效显著,交出了一份亮眼“答卷”。

  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刘杰军介绍,2024年,我市授权发明专利435件,同比增长58.18%,增幅全省第3;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.33件,同比增长34.76%,增幅全省第5;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5.23件,同比增长33.64%,增幅全省第2;商标申请9948件,同比增长11.91%,增幅全省第7;商标注册7479件,同比增长106.15%,增幅全省第1;有效注册商标总量43756件,同比增长17.79%,增幅全省第2。专利转让许可952次,同比增长38.6%;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2.56亿元,同比增长26%。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、优势企业1家,获得湖北省高价值专利大赛金奖1个、“我喜爱的湖北品牌”电视大赛银奖2个。

  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变更与商标变更同步受理工作,实现全市企业登记窗口和商标受理窗口全面融通。我市商标受理窗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通报表彰。积极开展“融站入所”工作,全市市场监管所实现知识产权工作站全覆盖。以“守护知识产权”行动为重点,全年开展专项执法行动6次,查处知识产权案件52件,做出侵权纠纷行政裁决6件,出具维权意见88件,有效净化了市场环境。

  市场监管、法院、检察院、公安、版权五部门常态化联动,召开“岳九咸”知识产权跨区域保护第三次联席会议,形成跨部门跨区域保护合力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市县全覆盖,共受理调解363件,成功调解303件,调解成功率83.47%。5家知识产权领域违法经营主体被法院通报,并依法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。

  今年我市知识产权主要预期指标是:全市有效发明专利达到1700件,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量达到1.7件,有效注册商标量达到48000件,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达到5亿元,专利转让许可次数1000次以上,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力争全省前列。

  ■案件审判质效明显提升

  2024年,我市两级法院共受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273件,审结269件,结案率98.53%。通过优化案件诉讼程序,推进知识产权案件繁简分流,实现“繁案精审,简案快审”,案件平均审理周期较上一年缩短37天,调撤率达63.87%,矛盾纠纷有效化解,审判质效明显提升。

  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、副院长肖创彬介绍,今年2月,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市检察院、市公安局、市市场监管局、市版权局出台《关于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行政保护职能 助推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的实施意见》,围绕构建知识产权“严保护、大保护、快保护、同保护”工作格局,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司法行政保护机制,提出具体任务,助力我市加快构建“5+4”现代化产业体系。

  2022年3月,我市确立知识产权保护行政司法保护联席会议制度,确立以来,至今已连续三年召开十二次会议,保持常态化运行并持续推进。

  2022年4月和2023年4月,第一批、第二批知识产权联合保护工作站陆续挂牌并实现各县市区全覆盖。目前全市知识产权保护站数量已达22家,为企业提供24小时零障碍在线服务。2022年9月,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市市场监管局出台《关于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机制的意见(试行)》,2024年2月印发工作指引细则,深化知识产权司法与行政保护的有机衔接。

  2022年至2024年,岳阳、九江、市中级人民法院及市场监管局连续三年开展跨域保护工作,签署合作协议,确立跨区域联席会议制度,并发布《知识产权行政司法保护典型案例》90件,签订了《地理标志联合保护专项行动方案》,共享工作成果。

  ■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

  2024年全市检察机关共起诉假冒注册商标、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9人,侵犯著作权罪1人,生产、销售伪劣产品罪7人。

  市检察院党组成员、副检察长陈金保介绍,我市检察机关将“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”作为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,发挥知识产权检察工作对于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、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作用。

  发挥刑事检察职能,依法严惩知识产权犯罪。2024年全市检察机关共起诉假冒注册商标、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9人,侵犯著作权罪1人,生产、销售伪劣产品罪7人。强化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力度。通过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推送线索,办理了5件涉知识产权民事执行案件。三是有序拓展知识产权公益诉讼。依托食品药品安全等法定领域,聚焦地理标志产品、传统文化、民间艺术等重点领域,积极稳妥开展知识产权公益诉讼。持续开展类案监督。加强类案情况分析研判,制发检察建议,坚持以“我管”促“都管”,把司法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。

  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,强化工作合力。一方面,我市探索建立专门办案组织,组建知识产权专业化办案团队,对知识产权案件实行“一案四查”,同步审查是否涉刑事追诉、民事行政诉讼违法、行政行为违法、公益保护、社会治理等情形,为权利人实现全方位综合性司法保护。另一方面,深化与法院、公安、市场监管、知识产权等部门的协作配合,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联合保护机制,成立知识产权联合保护工作站,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一站式多元联动保护机制。

  今年市检察院将进一步加大打击知识产权刑事犯罪力度,依法惩治侵犯商业秘密、恶意注册商标等行为;提升民事监督质效,主动开展依职权监督,加大知识产权恶意诉讼监督;透过行政监督促进依法行政,推进知识产权领域行刑双向衔接;严格把握公益诉讼的精准性、可诉性,有序探索涉知识产权领域公益诉讼。

  ■挽回经济损失900万余元

  数据显示,2024年,我市公安机关共破获侵犯知识产权案件19起,抓获犯罪嫌疑人49人,捣毁生产、储存、销售窝点8个,涉案金额1763万余元,挽回经济损失900万余元。

  市公安局党委委员、副局长田红强介绍,2024年,我市成功破获“4·18”和“9·26”特大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案,打掉烟嘴棒生产窝点2个,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,查获香烟嘴棒1020.6万支等物品,并拓展研判出销售非法烟机70余台的线索,发起全国集群战役,打掉涉及9省23个窝点的特大犯罪网络,抓获164人,涉案金额9681万元。

  2024年7月,通山县公安局根据报案,破获一起网络销售假冒精油案件,抓获8人,捣毁生产窝点1个、仓储窝点2个,查获假冒精油3000余瓶,涉案金额200余万元,该案被省厅评为省督案件。2024年4月,嘉鱼县公安局会同市场监管部门破获一起假冒商标案,查明刘某受张某委托,非法加工耐克、阿迪达斯品牌外套8132件,涉案价值500余万元。

  我市围绕“110警营开放日”“3·15”“4·26”“5·15”等节点,开展普法宣传,送法进民企,以案释法,提升企业经营者法律意识,呼吁群众积极举报违法犯罪,营造全社会支持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。

  今年我市将强化专案打击,以“昆仑”“歼击”专项行动为牵引,完善“专业+机制+大数据”新型警务模式,增强打击精度、强度、广度和深度,力争“多破案、破大案”,提升群众安全感。强化队伍建设,围绕实战需要,加强市、县两级公安机关专业机构和队伍建设,汇编办案指南、证据规格、典型案例,提升履职能力和执法规范化水平。强化执法协作,加强与行政主管部门、社会组织和企业的协调联动,建立健全跨部门、跨区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,形成打击合力,加强源头治理。强化宣传教育,结合“3·15”“4·26”“双11”等重要节点,利用多种媒体平台普及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,增强公众意识,推动社会共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