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用动态>省内动态

信用为链活水润业 丹江口市以改革 试点激活水经济新动能

发布时间:2025-09-16  来源:丹江口市 

  在丹江口水库岸边的某水饮料公司生产车间,全自动无菌灌装生产线正高速运转,每分钟600瓶天然弱碱水下线。“1000万元‘两山产业贷’3天到账,新设备让产能提升30%!”企业负责人的感慨,正是丹江口市以信用链赋能水经济发展的生动缩影。作为全国首个信用链赋能水经济改革试点城市,该市整合市场监管、税务、金融等多方力量,构建起“信用筑基、数治赋能、金融活水”的三维发展体系,2024年水经济产业产值突破180亿元,占GDP比重达40%,走出一条生态资源向经济价值转化的特色路径。 

  信用合规筑基,破解企业发展痛点 

  “过去贷款要抵押、找担保,现在凭信用就能拿到低息贷款!”湖北某塑料包装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丹江口水源地供应链平台,3天内获得工商银行377万元纯信用贷款,利率下浮至3.1%。这一变化源于丹江口市市场监管局牵头构建的信用合规管理体系。 

  该市出台《市场监管领域信用合规管理指南(试行)》,梳理出非法经营、质量事故、税务违规等17类信用风险防控清单,为涉水企业量身定制信用管理标准。创新推出“信用+贷款”“信用+专利”组合模式,将企业信用资产转化为融资资本。截至2025年3月,依托信用体系累计发放供应链贷款7.45亿元,惠及68家经营主体,其中44家为涉水企业;21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.2亿元,27家企业获得政府奖补208.8万元。 

  信用合规建设同时推动企业规范经营水平显著提升。通过开展“信用合规进企业”系列活动,2025年1-7月涉水企业行政处罚数量从去年同期90起锐减至24起,降幅达73.3%。如今,“守信受益、失信受限”的信用生态已成为丹江口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石,该市水经济产业集群成功入选湖北省重点培育县域特色产业集群。 

  数治赋能溯源,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 

  在丹江口市某鲜肉零售批发中心,店长汤丹用手机扫描店门口的二维码,猪肉的生产单位、检疫记录、运输轨迹等信息立即清晰呈现。这是该市“农码溯”系统与多部门平台协同,实现水产业全链条监管的日常场景。 

  丹江口市税务局联合农业、市场监管部门,将“农码溯”系统与税收监管深度融合,打造“一码控税”新模式。系统贯穿养殖、加工、流通全环节,通过唯一区块链追溯ID,实现从投入品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全程数据留痕。消费者扫码可查品质信息,税务部门依托数据精准落实税收优惠,企业则通过数据共享简化办税流程。 

  与此同时,该市对接湖北省“智慧畜牧兽医+牧运通”系统,在水产养殖领域推广无纸化检疫证明,杜绝伪造检疫证、隔山开证等违规行为。目前,“溯农码”相关系统已覆盖全市85%以上的规模化水产企业,累计采集产业链数据23.7万条,推动125户企业完成转型升级,行业税负从1.5%降至0.7%,实现了“监管提效、企业减负、消费者放心”的三重效益。 

  链式金融创新,打通资金流通血脉 

  “一瓶水带动一条链”,丹江口市探索出金融赋能水经济的特色路径。湖北银行丹江口支行、农商行等金融机构创新推出“链式微贷—山水饮料贷”“取水权质押贷”“两山产业贷”等专项产品,以核心企业为依托,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精准金融服务。 

  丹江口农商行以某水饮料、某水业等龙头企业为核心,构建“龙头企业+配套企业+金融支持”的链式服务模式,已为水经济产业链上下游20余家中小企业授信超2亿元,投放贷款1.2亿元,覆盖生产、物流、销售全环节。在2025年3月举行的“金融助力湖北支点建设丹江口行”活动中,13家银行更是承诺三年内提供706亿元授信,其中345亿元专项用于水经济重大项目建设。 

  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,推动丹江口水产业实现集群化发展。目前,该市已形成“源头活水+纯净水+功能饮料+食品加工”一体化产业链,“丹江”“武当”“水都”等特色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。信用链、产业链、资金链的深度融合,正让丹江口的“生态水”加速转化为“富民水”“产业水”。 

  下一步,丹江口市将持续深化信用链赋能水经济改革试点,进一步完善“政府+监管+金融+企业”协同机制,推动信用数据跨部门共享、信用服务向产业链延伸,力争到2026年实现水经济产值突破220亿元,打造全国信用赋能生态经济发展的示范样板,让每一滴丹江水都流淌着信任与财富,书写新时代“水经济”的精彩篇章。(黄文涛 李晓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