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守住钱袋子·护好幸福家”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的指南请您查收!
一、活动背景与目的
当前,非法金融活动形式多样、隐蔽性强,严重威胁着广大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社会金融秩序稳定。为提高社会公众对非法金融活动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,特开展本次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宣传月活动。通过宣传,让大家了解非法金融活动的危害,掌握防范技巧,共同筑牢金融安全防线。
二、非法金融活动常见类型
(一)非法集资
以 “高收益、低风险” 为诱饵,通过虚构项目、承诺还本付息等方式,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。例如,某些所谓的 “投资公司” 以投资养老产业、农业项目等名义,吸引老年人投入资金。
(二)金融诈骗
包括电信诈骗、网络诈骗等,利用虚假信息、伪造证件等手段,骗取受害人的钱财。如接到声称是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,要求提供银行卡信息进行 “安全验证”。
(三)非法 P2P 网贷
一些非法的 P2P 平台在运营过程中,存在资金池模式、自融等违规行为,最终导致平台跑路,投资者血本无归。
(四)虚假金融广告
夸大金融产品收益,隐瞒风险,误导消费者购买不符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金融产品。比如宣称 “稳赚不赔,年化收益率高达 20%” 的理财产品广告。
三、非法金融活动的危害
(一)财产损失
一旦参与非法金融活动,资金往往难以追回,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,甚至可能导致倾家荡产。
(二)家庭矛盾
经济损失可能引发家庭内部的矛盾和纠纷,影响家庭和睦与稳定。
(三)社会秩序破坏
大量资金被非法占用,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,影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,甚至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。
四、防范非法金融活动要点
(一)提高风险意识
牢记 “天上不会掉馅饼”,对 “高收益”“零风险” 等宣传保持高度警惕,不被虚假承诺所迷惑。任何投资都存在风险,收益与风险通常是成正比的。
(二)选择正规渠道
办理金融业务应通过合法的金融机构,如银行、证券公司、保险公司等,查看其是否具备相应的金融牌照。不要轻信非正规机构的宣传和推荐。
(三)保护个人信息
妥善保管自己的身份证、银行卡、密码、手机验证码等重要信息,不随意向他人透露,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。在日常生活中,对不明来源的电话、短信、链接要谨慎处理。
(四)多方面核实信息
在进行投资或参与金融活动前,通过官方渠道核实相关机构的资质、项目的真实性等信息。可以向金融监管部门咨询,或者查询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。
(五)理性投资决策
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,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,不盲目跟风投资。对自己不了解的金融产品,不要轻易投入资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