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民反诈在行动,共筑安全防护网
在当今数字化时代,电信网络诈骗如隐匿在暗处的黑手,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。近期,随着各类诈骗案件的频发,反诈工作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。为有效遏制诈骗犯罪的猖獗势头,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 “钱袋子”,全国各地纷纷积极行动,全方位、多举措开展反诈工作,掀起了一股全民反诈的热潮。
诈骗手段花样翻新,令人防不胜防
如今的诈骗分子可谓绞尽脑汁,诈骗手段层出不穷,令人防不胜防。从传统的 “冒充公检法”“刷单返利”,到利用 AI 换脸、语音克隆等高科技手段实施的精准诈骗,诈骗套路不断迭代升级。例如,近期出现的一种新型诈骗方式,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个人信息后,利用 AI 技术合成受害者亲友的声音,拨打视频电话,以突发急事急需用钱为由,诱导受害者转账汇款。由于声音和画面的高度逼真,许多人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上当受骗。还有一些诈骗分子,以 “虚假投资” 为诱饵,构建虚假的投资平台,承诺高额回报,吸引受害者投入资金,最终卷款潜逃。这些诈骗手段不仅隐蔽性强,而且具有很强的迷惑性,稍有不慎,就可能陷入诈骗分子设下的陷阱。
警方重拳出击,打击诈骗毫不手软
面对日益严峻的反诈形势,公安机关始终保持高压态势,重拳出击,坚决打击各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。通过深入开展 “断卡”“断流”“拔钉”“斩链” 等专项行动,组织集群战役,集中攻坚大案要案,对诈骗分子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。2024 年,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29.4 万起,抓获了一大批犯罪嫌疑人。在打击境外涉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方面,公安机关积极开展国际执法合作,依托中缅执法安全合作机制,成功摧毁了臭名昭著的缅北果敢 “四大家族” 犯罪集团,邻近我国边境的缅北地区规模化电诈园区被全部铲除,累计抓获 5.5 万余名中国籍涉诈犯罪嫌疑人。这些捷报的背后,是无数公安民警日夜奋战、默默奉献的结果,他们用实际行动守护着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。
多部门协同合作,织密反诈防护网
反诈工作并非公安机关一家之事,需要多部门协同合作,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。各地政府纷纷建立起 “党委领导、公安主导、部门协同、全民参与” 的工作格局。金融机构、电信业务经营者、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等各行业积极落实反诈责任,强化监管。例如,银行加强对账户开户、大额转账等业务的审核,对异常交易及时预警;通信运营商通过技术手段拦截诈骗电话和短信,对涉诈号码进行封停;互联网企业则加大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,清理涉诈信息和账号。同时,各地还建立了 “警银通”“反诈联盟” 等联防联控机制,实现信息共享、快速响应,对诈骗犯罪进行全方位、全链条打击,织密了一张坚实的反诈防护网。
创新宣传形式,提升全民防骗意识
防范是反诈工作的关键环节,而提升全民防骗意识则是防范的根本。为了让反诈知识深入人心,各地创新宣传形式,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反诈宣传活动。通过举办 “反诈剧本杀”“反诈夜市” 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,让人们在娱乐中了解诈骗套路,增强防骗意识。同时,利用线上平台,如短视频、直播等,广泛传播反诈知识。江苏省常熟市公安局辛庄派出所联合发动 568 家单位成立反诈 “辛” 联盟,发展志愿者 100 余名,构建了 189 个反诈 “微堡垒”;福建厦门公安机关动员外卖骑手、快递员、网约车驾驶人等群防群治力量,组建 1000 余人的反诈志愿者队伍,将反诈宣传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。此外,针对老年人、大学生、企业财务人员等易受骗群体,各地还量身定制防骗指南,开展精准宣传,有效提高了公众的防骗能力。
全民参与,共筑反诈铜墙铁壁
反诈之路,任重道远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,每个人都应成为反诈的参与者、宣传者。广大群众要时刻保持警惕,增强自我防范意识,做到不轻信陌生来电、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、不随意转账汇款。遇到可疑情况,要及时与家人、朋友沟通,或拨打 96110 预警专线咨询。同时,积极向身边人传播反诈知识,形成全民反诈、全社会反诈的浓厚氛围。只有全民参与,携手共进,才能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反诈铜墙铁壁,让诈骗分子无处遁形,守护好我们的 “钱袋子”,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。让我们行动起来,积极投身到全民反诈的行动中,为创建一个无诈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。